10000小時的成功法則

Published On 6 1 月, 2014 » 10810 Views» By musicplushk » Music Information 音樂資訊

10000-Hour-Rule
10000小時法則(The 10,000 Hour Rule),簡單地說,任何人要在任何領域出類拔萃,脫穎而出,都需要認真投入10000小時以上。10000小時是一個突破的臨界點。以每天10個小時算,10000小時相當於三年。也就是說,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時投入,持續3年。如果每天只有5小時,那麼需要6年。

在學習的過程中,完美掌握某項複雜技能存在一個練習最小臨界量。事實上,研究者們就練習時長給出一個神奇的臨界量:10,000小時!

“研究發現,任何一個世界級水準都需要起碼一萬小時的訓練,”神經科學者丹尼爾·萊維汀寫道,“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作曲家、籃球運動員、作家、溜冰選手、鋼琴師、棋手,甚至江洋大盜,無論你是什麼,一萬小時這個神奇數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出現。當然,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能從等量的訓練中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還未發現任何一位世界級的專家在其專業領域上的訓練少於這個數字。大腦好像必須花費那麼長的時間消化理解,才能達到極其精通的水準。”

10000小時法則:天才都是練出來的

「10000小時法則」(the 10000 hour rule),是格力威觀察若干成功人物初入行時勤奮不懈工作後的結論。

「披頭四」於一九五七年成班,到它於一九六四年二月以「英國人來了」的高姿態進軍美國時,足足有七年之久;在此期間,樂隊在英國和德國的「平民夜總會」賣唱,如當廉價勞工,卻是難得的實習機會。

「披頭四」是利物浦人,出道初期在該市酒吧演唱,工作並不繁忙,其「唱工」亦未引起少女少男尖聲高叫,可說沒沒無聞;他們受惠最大的是三度應邀赴漢堡脫衣舞廳演唱(當年未有樂與怒歌廳),金錢報酬或「艷福」平平無奇,收穫最大的是為賺取盤纏等於受環境所迫必須每週七天每天八小時在不同脫衣舞廳不停演唱,令「披頭四」到赴美國登臺時已一共累積了登臺演出時數達一千二百小時(台下練習、排演的時數更多),這是前之所無後亦罕見的紀錄!在漢堡無休止似的演唱,工多藝熟,令「披頭四」技術上更加純熟、默契愈佳,配合得天衣無縫,而且必須學習許多新歌以免太過重複。據「披頭四」傳記《叫喊》(《Shout!》)透露,每次從漢堡回故里,「披頭四」一次比一次成熟和有更佳的舞臺紀律及默契,成為他們稍後在美國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本錢!

流行歌星以「勤有功」取勝,格力威指出世界公認的音樂天才莫札特亦如是,由於他六歲便作曲聞名天下,一般人以為他作曲不費吹灰之力,可是其傳世作品大多成於三十歲以後,而這些「巨構」正是這約二十年內不斷創作累積了豐富經驗才獲得的成果。天才如莫札特的成就亦與「勤有功」不可分割!

格力威強調「披頭四」的成功,勤奮和有超常智慧固然重要,但若沒有機會,一切便不會這麼順利亦不會這麼成功!

想要學小提琴的朋友可以自己考慮看看,要花幾年才能學好小提琴。
例如:(一年365天,一個月30天,全年無休)
一天練1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27年4個月25天!
一天練2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13年8個月15天!
一天練3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9年1個月18天1小時!
一天練4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6年10個月10天!
一天練5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5年5個月25天!
一天練6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4年6個月26天4小時!
一天練7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3年11個月3天4小時!
一天練8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3年5個月5天!
一天練9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3年0個月16天1小時!
一天練10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2年9個月!
一天練11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2年5個月29天1小時!
一天練12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2年3個月13天4小時!
一天練13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2年1個月9天3小時!
一天練14個小時,練到一萬小時需要1年11個月19天4小時!

歷史上有許多天才小提琴家,學沒幾年就出來表演了,其實都是努力練習的成果,再加上一點天份,所需要的時間又更短了。不過,對於沒有興趣的小孩,家長如果異想天開硬逼著小孩練琴,那可是會有反效果的。沒有興趣、熱情,這麼搞反而痛苦,而且不用心,練習沒有效率,需要花的時間更多。

學琴最好要先有興趣再來學,因為興趣並不由學琴而來,就像音樂家多半被家人逼去學法律,可是多學法律並不會讓他們對法律產生興趣。培養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古典樂,聽熟了就能領略音樂的樂趣、美妙,就想要自己製造那美妙的聲音,那時候就算沒人叫你練琴、就算練琴再辛苦也能甘之如飴。

其實學琴不一定要從小學,只是有哪個大人可以每天練習7、8小時以上呢?
沒有時間練琴,才是成人學琴的最大阻礙。

基於此研究,我們來檢討一下成人學琴的策略。最常見的策略就是:因為練習時間不夠,可是又很愛音樂,所以就容易有求快的心態。即使功夫做得不紮實,但只要能勾得上難曲子的一點邊就心滿意足了。想要拉難的曲子,但是該練的時數、苦功跟不上欲望,講難聽點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鶩遠,原本需要幾千小時時數的練習累積才能練的曲子,常常練不到幾百小時時數的成人就急著嘗試,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

因為練得不紮實,反而延緩「功成」的時間,欲速則不達,事倍功半,人家練一萬小時能完成的,你可能要花兩萬小時(這還是樂觀的估計,更可能的是練習習慣錯誤,永遠也沒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隨便而快速的打地基,初期看似很快,之後發現樓蓋不高,那時才來打掉重蓋,豈不是繞遠路),而時間卻正是成人最缺的東西啊。

好比拿長弓來說,很少有老師會一開始就花好幾個月的時候要求學生練。通常第一堂課就隨隨便便的拉了好幾首了。更別說要去訓練耳朵找音,通常也都是貼貼紙,看著貼紙按就了事了,但說實在的,看貼紙按一點用都沒有,學生還是不會分辨準與不準的音,我想絕大部分老師不是耳朵不好,可能是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力氣教,或者是有進度壓力,如此嚴格的打地基,恐怕沒幾個學生受得了。練了一、兩年連長弓都沒練過或沒好好練過、還在依賴貼紙的比比皆是,這實在是非常不幸的事。我再強調一次,貼貼紙連一點點點用處都沒有。

(長弓的重要性我想不用我多說。這也是我推崇霍曼教本而不用時下流行篠崎、鈴木的原因。看看霍曼第一冊一開始劈頭就是一整頁的空弦練習!以現代強調要好玩的教學信念來看實在不及格。但即使它傳統、不是那麼有趣,卻是非常有系統而紮實的。此外霍曼還有很多的好處,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改天再另寫一篇,專門來談談霍曼這本教材。)

大陸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說,他國中開始學琴第一堂課就把一本教材拉完了,到了俄國留學的時候才發現基本功不夠好,都要打掉重練,最後只好放棄演奏,改走教學。練琴好比蓋房子,有人蓋房子是隨便打一下地基就開始蓋個十層樓,然後再慢慢修補的嗎? 沒有。到那時房子是搖搖欲墜,只能打掉房子重蓋,但已經來不及了。可見,先拉個樣子再來修,這種策略不是長久之計,一開始好像進度很快,但有遠見的都知道這是自取失敗的做法。

所以我一直主張紮實的練琴,不求快,每練一小時就要收到一小時的功用,而不是連個樣子都還沒有就急著學新內容。沒練到一定程度就不讓過關,一首需一百小時才能練好的曲子,就真的要花一百小時去練,目的是要讓自己拉出來的結果就跟已經累積一萬小時的人所拉的相去不遠。這絕對是可能的,差別只是人家拉起來很輕鬆,而且人家可以拉累積一萬小時的曲子,你不行,如此而已。

與其好高鶩遠,不如「笨鳥」慢飛(其實是時間不夠的鳥),慢其實是快(紮實、正確練習反而節省時間,事半功倍。我的教學策略也是一開始就要花兩、三堂課單練長弓。按弦也不用貼紙幫忙,完全練耳。一開始好像很慢、很辛苦,但紮實的地基對後期的高樓建設幫助很大)。拉一首簡單的曲子,聽起來能夠像學琴很久的人拉的樣子,不是很好嗎?剩下的只是(練習)時間的問題而已(因為沒有錯誤練習習慣,所以能保證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能拉到什麼程度就看你所花的時間多少。

「一萬小時成才法則」

引述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計算到一條成為演奏天才的方程式:就是一點點的天分,一點點的運氣,再加「不少於一萬小時的練習」。練習了八千小時已屬優秀的演奏者,而當中最出色的演奏者,則練習了超過一萬小時。英國神經病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準。

德國柏林音樂學院最新研究顯示,要成為拔尖運動員、音樂家、棋手等,至少需苦練一萬小時。學院跟蹤調查一組小提琴練習者,統計他們每週練琴時間,直至20歲。結果發現其中佼佼者練琴時間均達一萬小時,而略遜的學生練琴時間為8000小時。因而得出這樣的結論,靈感和天分固然重要,但練習時間才是區分天才與庸才的決定因素。

先不要急於把一萬個小時和天才劃等號,請務必注意這個結論中關鍵字的排位元順序:靈感天分打頭陣,練習時間居中,天才與庸才壓尾。

所以可以肯定地這麼說,成為真正天才的最首要條件依然沒變,那就是找准你的天賦到底在哪兒。唯有準確無誤定位了你的天才點,那麼花一萬小時去鍛造這把劍,才能功到自然成,想不成為蓋世名劍都難。

讓我們時時記住一萬小時的法則,成功沒有巧門,只有笨門,即就是大智若愚的一萬小時法則。

Share this post
Tags

About The Author

Music Plus 為多類型音樂服務公司,旗下包括:管樂維修服務﹣迪士文工作室、本地音樂媒體、樂器配件專門店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